也许是受到信息流和推荐算法的影响,看到别人玩 NAS 和 All-in-One 实在是心痒痒,所以咱也低成本攒了一台 Home Server o( ̄▽ ̄)d
# 用什么平台呢?
这个应该算是攒机的时候我最纠结的一个问题,最开始我考虑了这些备选方案:
-
E3 / E5 + X99 寨板
典型的洋垃圾方案,硬件价格足够便宜,但是制程相对落后,能耗大,单核性能不太行
-
EPYC + 服务器主板
某些型号洋垃圾比较便宜,但是主板较贵(什么时候能搞出寨板 👊😭),功耗大
-
魔改移动平台 12 代 i7 / i5
要不是淘宝首页看到我还不知道会有这种东西……
价格比较合适,又因为是移动平台魔改,功耗也相对低一点。不过据说有积热之类的问题,我也很担心魔改的稳定性,而且大小核似乎对虚拟化不是特别友好
-
N100 Mini PC
这个应该算比较常见的 All-in-One 解决方案,功耗很理想,不过性能稍微差一点。又因为 Mini PC 本身机箱的容量限制,后续扩展比较困难
-
12 代 i3
这个方案我也有在网上看到,板 U 套餐价格在 1000 元左右,但是性价比较低
-
R5 5600 + B550
板 U 价格也是 1000 元左右,但是性价比较高,PassMark 网站上的 CPU 跑分大概在 21000。相比之下,板 U 合计同样在千元左右的 i3-12100F 跑分在 12000 左右
这也是我最终选择的方案 (≧∇≦)ノ
# 主板
主板方面我选择了 B550 芯片组的 MSI B550M PRO-VDH。没有选择 B450 主要是因为我馋 PCIe 4.0
和 Linux 的兼容性方面,目前除了传感器读数问题(可以 安装 Kernel Module 解决),我没有发现别的问题。同时这个主板支持配置 Headless 模式开机,不需要安装显卡或者加钱买带核显但是性能更低的 R5 5600G
# 机箱
为了应对未来可能的组 RAID 5 的需求,我理想中的机箱至少要有三个硬盘位(我可以不装但机箱不能没有 233333)。专门的 NAS 机箱确实很小巧精致,预留的盘位也足够,但也确实比较贵
普通的 M-ATX 机箱一般只有 1-2 个 3.5 寸 HDD 盘位。但如果选择带硬盘笼的 E-ATX 机箱的话,可以塞下很多硬盘,但是测量之后发现太大的机箱放在电视柜旁会特别突兀,所以这个选项也就被 PASS 了
没办法,最后翻遍淘宝发现 先马趣造 I’M 符合我的要求。这款机箱在安装 M-ATX 主板及 SFX 电源的情况下,至少可以支持 3 个 3.5 寸的 HDD(底部散热风扇架子装两个,SFX 电源架上装一个)。到手后阅读说明书发现风扇位可以替换为硬盘位,那么理想情况下最大应该可以支持 5 个 3.5 寸 HDD(如果顶部散热风扇架能装的话,我没有试过)
这款机箱到手不到 200,白色的要贵一些,也算是非常有性价比了。外形方正,放在一旁还算好看~
# 跑了些什么呢?
-
安装了 Proxmox VE 作为虚拟机宿主
-
两个 LXC,分别运行 frpc 和 Tailscale,用于打洞
在 PVE 上设置了防火墙,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
-
OpenWrt,设置为旁路网关,用来科学上网
主路由依旧是硬路由,关闭了 OpenWrt 的 DHCP,在设备上手动改网关即可科学上网
-
两个 Minecraft 服务器(Debian 12),一个原版、一个 Mod 整合包
官方的领域服又卡(200 ms)又贵还不能装插件。换到 Home Server 后内网穿透访问的话延迟大概在 100 ms,一个月劲省 60,值回电费
-
黑群晖,使用 Arc Loader 引导
主要还是看上了群晖的 Photos 应用,用来备份相片。打好补丁后可以使用人脸分类
也满足了家父的要求,下载了些美剧和电影,通过 Samba 共享给电视播放。因为没有仓鼠症,基本上是看完即删,电视性能也足够解码,所以没有安装 Plex 或者 Jellyfin 之类的平台
-
我的开发机,安装 Debian Testing
因为在宿舍只有 50 Mbps 小水管,并且工具链切来切去很烦,所以开了个虚拟机,使用 VS Code 远程开发
-
一个叫做
playground
的虚拟机(Debian 12),准备把云上运行的服务逐步迁回本地,又可以节省一笔云服务器的开支 233333不出意外的话,这里以后会运行:
# 最后
这就是我搭建 Home Server 的历程啦。目前的话有一个问题,就是没有显卡导致一些应用没法使用硬件加速,未来有刚需的话加张 RTX 2080 Ti 魔改 22G,也许还可以跑一些本地的 LLM 或者 AI 绘画吧 _(:3 」∠ )_